国家统计局:2022年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.8% 环比持平******
中新网1月12日电 国家统计局12日发布数据显示,2022年12月份,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.8%。其中,城市上涨1.8%,农村上涨1.8%;食品价格上涨4.8%,非食品价格上涨1.1%;消费品价格上涨2.6%,服务价格上涨0.6%。
12月份,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持平。其中,城市持平,农村下降0.2%;食品价格上涨0.5%,非食品价格下降0.2%;消费品价格下降0.1%,服务价格上涨0.1%。
2022年全年,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.0%。
图自国家统计局网站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同比变动情况
12月份,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上涨3.7%,影响CPI(居民消费价格指数)上涨约1.05个百分点。食品中,畜肉类价格上涨11.6%,影响CPI上涨约0.38个百分点,其中猪肉价格上涨22.2%,影响CPI上涨约0.31个百分点;鲜果价格上涨11.0%,影响CPI上涨约0.21个百分点;蛋类价格上涨9.6%,影响CPI上涨约0.06个百分点;水产品价格上涨3.4%,影响CPI上涨约0.06个百分点;粮食价格上涨2.6%,影响CPI上涨约0.05个百分点;鲜菜价格下降8.0%,影响CPI下降约0.18个百分点。
其他七大类价格同比六涨一降。其中,交通通信、其他用品及服务、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上涨2.8%、2.8%和1.5%,教育文化娱乐、医疗保健、衣着价格分别上涨1.4%、0.6%和0.5%;居住价格下降0.2%。
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环比变动情况
12月份,食品烟酒类价格环比上涨0.4%,影响CPI上涨约0.10个百分点。食品中,鲜菜价格上涨7.0%,影响CPI上涨约0.14个百分点;鲜果价格上涨4.7%,影响CPI上涨约0.09个百分点;水产品价格上涨0.4%,影响CPI上涨约0.01个百分点;畜肉类价格下降4.6%,影响CPI下降约0.17个百分点,其中猪肉价格下降8.7%,影响CPI下降约0.16个百分点;蛋类价格下降2.1%,影响CPI下降约0.02个百分点。
其他七大类价格环比四涨一平两降。其中,其他用品及服务、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上涨0.4%和0.3%,衣着、教育文化娱乐价格均上涨0.1%;医疗保健价格持平;交通通信、居住价格分别下降1.4%和0.1%。(中新财经)
戏剧创作不可放逐表达意识****** 作者:夕 君 戏剧是人类古老的艺术形式,数千年来绵延至今,派生出不同的类型、风格、流派等,可以说蔚为大观。其中,针锋相对的观点、迥然有别的艺术实践对话、共存,也是一道风景。总的来说,持不同理论主张、开展不同艺术实践的戏剧人普遍注重戏剧的表达意识,即认为,戏剧的思想内容、舞美设计等是创作者主体精神、生命体验、生活经验等的表达与投射,凝结着创作者特定的文化、艺术诉求。说得直白一点,一部戏总得说点什么,哪怕表现的是荒诞甚至空虚,那也是有所表达的。 然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,实践并不总是与理论期待相符合,有些作品的表达意识相当淡漠,故事情节千篇一律,人物塑造千人一面,台词中充斥着大话、空话、套话,甚至将报纸、文件上的话成套、成段堆砌到剧本之中,在拾人牙慧、牙牙学语中,窥见思想的空洞、思考的阙如和态度的敷衍。有时,这类作品的主创还会以绚丽的声光电等手段掩盖表达意识的不足。令人稍觉慰藉的是,这类放逐了表达意识的、机械生产式的作品,几乎不会受到观众和市场的认可,甚至很少有人看,其造成不良影响的范围是很有限的,只是浪费了人力物力资源,仍很不妥。 戏剧创作放逐表达意识,有不同的表现形式,与无人问津的作品相比,艺术内核不坚固但观众数量庞大的作品更值得注意。随着戏剧发展的多元化,不少作品越来越强调观众的参与感、互动感,无论剧本创作还是舞台设计,都为观众的介入留足了空间。这类作品以创新的姿态挖掘戏剧的新的可能性,探索戏剧概念的边界,值得鼓励,然而一旦过于强调互动性,戏剧自身逻辑的完整性难免遭到破坏,创作主体的表达意识必然要向观众的参与和选择让步,二者如何调和,非常考验创作者的智慧和经验。 在某种浪潮汹涌之时,保持一定的克制和定力十分可贵。跨界融合没有问题,分寸、尺度至关重要。当戏剧大幅度、全方位地向观众“敞开”,其文学意味、表达意识被稀释乃至消解,戏剧和游戏、剧本杀、视觉秀等其他艺术形式、娱乐方式的差异及边界就逐渐变得模糊不清。有些作品,说它是戏剧,它似乎击穿了“第四堵墙”,侵入了观众的心理屏障;说它是游戏,它又很难像纯粹的游戏那样让观众毫无顾忌地投入,毕竟与看过剧本的职业演员一起演戏,这种压力对观众来说太大了些,很难放得开;说它是舞台秀、灯光秀,其科技含量、视听效果又很难达到观众期待的“大秀”的水平。 那么,问题就来了。放逐表达意识而一味追求与观众“打成一片”,戏剧究竟获得了解放还是陷入了尴尬?这个问题不容易回答,但可以做进一步、长时段观察。把自己“创新”成其他事物,这是否是戏剧创新的理想途径?这个问题也不容易回答,但值得认真考量。 在笔者看来,文艺工作者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,时时刻刻将观众放在心中,这完全正确且非常必要。但是,尊重观众、为观众服务,并不意味着放逐自身表达意识,把剧本“写作权”交给观众,仅将戏剧视为让观众游乐其中的一场真人秀,怎么乐呵、怎么新鲜就怎么来。真正的创新应该是有内涵的,而不是让艺术坚守让位于商业逻辑、让精神共鸣让位于感官刺激。文艺作品、文化产品终归不同于一般的商品,仅仅满足消费者物质层面的“使用需求”是不够的。纵然不能一律要求戏剧为观众启智润心,也至少应该提供些许精神对话的场域、心灵慰藉的温度、审美愉悦的空间。做好本职工作,守护好文艺、文艺工作者的职责,这才是真正将观众放在了心上。哪怕创作者的追求仅是娱乐观众,内涵较为丰富、表达意识较强的作品,也往往能够达到更好的娱乐效果。 总之,对于戏剧创作来说,形式可以千变万化,理念可以不断更迭,但一定的表达意识总不该缺席。(夕君) 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 [责编:天天中] 阅读剩余全文() |